在唐山迁安市彭店子村古树下的文化长廊里,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,边纳凉,边聆听身边人讲述孝老爱亲、勤俭持家的故事,成为夏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家住彭店子村的65岁道德模范林秀兰,数十年如一日,悉心照料长年患病的公婆,并将照顾弟媳和孩子视为分内之责,用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。
65岁道德模范林秀兰说:“大家都愿意到这里,大伙都爱听我说,希望咱们村的老人都能晚年幸福,家家都漂漂亮亮的、干干净净的?!?/font>
在迁安的很多乡村,这些不起眼的小板凳,已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平台。树下荫凉处,道德模范、党员、志愿者、乡贤和大学生们与村民“面对面”围坐。他们不讲大道理,而是结合身边鲜活的例子,细说婚丧大办、铺张浪费的负担,邻里纠纷、互不相让的隔阂,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陈规陋习的危害,明白践行文明新风才能让生活更舒心。
大学生邸鑫萌说:“我也经常拿着小板凳到大槐树下来乘凉,每每听到乡亲们的讲解,非常有感触。现在家乡的变化特别大,一天比一天好。我大学就要毕业了,也要回来建设我们的家乡,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、更宜居?!?/font>
彭店子镇大周庄村党支部书记邸富说:“一到夏天的时候,村民都拿着小板凳到大槐树下来乘凉。我们就组织乡贤、道德模范给大家讲一讲他们个人的事,教育大家要摒弃浪费、勤俭节约、爱护环境,建设美丽家园。这两年,大家的心可齐了,都想着发家致富,想着建设咱们自己的美丽乡村。”
如今,小板凳“话新风”的场景在迁安乡村处处可见。这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“移动课堂”,以最朴实的方式,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、浸润人心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